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智能计算 > 业界动态 > 把脉未来中国公有云的增长

把脉未来中国公有云的增长

作者:时间:2018-08-21来源:网络收藏

  “开天辟地”靠盘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90852.htm

  看到阿里云在Gartner全球存储服务魔力象限中的三年进步,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阿里云的盘古平台。

  全球顶尖玩家诸如:Amazon AWS有Dynamo分布式存储引擎,Microsoft Azure的Azure Storage存储方案,Google Cloud也有GFS(Google File System)分布式文件系统。

  阿里云立足最早的公共云战略,2009年专门为虚拟机、阿里金融、邮箱、搜索提供通用存储服务的阿里云分布式存储引擎1.0正式发布,也就是阿里云飞天分布式存储系统,内部代号简称盘古(PanGu)。基于盘古分布式存储系统,阿里云在存储服务上的产品与技术革新持续不断,并且技术研发推新也更快。从3年前开始阿里云盘古分布式存储就已经处于市场领先的位置,不仅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同时在块存储、对象存储领域已经获得了比较大优势,在稳定性、性能等方面与国际顶尖玩家对比不相上下,我们熟悉的国家天文台和各大基因测序厂商都使用了阿里云的存储服务。

  2017年10月,阿里云发布了分布式存储引擎盘古2.0,在容量扩展、速度升级、多样性扩展等领域持续进化,并具备更好的弹性伸缩能力。盘古2.0系统支持RDMA高速网络,对软件栈进行大幅优化,并且通过文件接口抽象,支持数据库、块存储和大数据等访问接口,进一步巩固了数据存储底层基础设施。


  图为2017年10月,阿里云发布云存储引擎盘古2.0

  依托盘古分布式存储引擎的再创新,一系列的高性能存储产品也就迅速出现。特别是块存储产品ESSD高性能云盘推出以后,很快获得了国际性客户的成功应用部署。

  ESSD的能力也备受业界关注,单盘实现了百万IOPS,延迟做到100微妙,具备4000MB吞吐量,即使做到大规模部署之后,单盘百万IOPS性能依然没有损耗。结合25GE网络和RDMA技术,满足OLTP数据库、NoSQL数据库和Elasticsearch日志分析等应用对性能的极致要求。

  自研稳态+敏态快速切入企业级2018年,来自用户在存储容量、性能、吞吐、分析等方面的需求变化,同时对于高性能计算、企业级等要求层出不穷,在存储领域的技术进步必然会带来新的发展红利。

  企业用户考虑的头条因素就是:稳。一个稳定的经过了用户长期实践的方案与技术以及产品,才是更适合企业级用户的需求。

  “鱼与熊掌亦可兼得”,将稳态IT需求与敏态IT需求形成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出公有云厂商更大的革命性与价值。其革命性在于,任何一个企业用户都在面临数字化转型,因为业务创新的需要,在开发、运维、自身服务与产品迭代上要求更快,既要保证传统基础架构与传统业务的对接,又对敏态需求强烈,希望对企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为此,ESSD高性能存储发布,传统企业获得了新的机会。针对NAS产品方面阿里云推出了三个系列,包括NAS容量型、NAS性能型、NAS Plus,同时NAS Plus又细分为支持超低延迟的智能缓存型NAS Plus和支持高吞吐的极速IO型NAS Plus,在容量、性能、吞吐等方面的个性化设计,受到特定领域用户青睐。

  与此同时,在面向混合云领域的尝试,也成为阿里云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实际上,针对线下存储的需求,阿里云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硬件解决方案,如支持全闪存架构的混合云存储阵列CSA、成本比传统容灾低80%的容灾备份一体机、混合云备份服务,以及对标Snowball的闪电立方。其中闪电立方帮助客户45天内搬迁了100PB数据,成为首个实现百PB级数据上云的云计算厂商。


  图为阿里云数据迁移服务——闪电立方

  在混合云备份方面,阿里云与Commvault、VERITAS等国际大厂合作,帮助用户实现了线下存储与云上存储的性能成本综合优势,并形成了更全面的数据备份解决方案。

  在混合云存储方面,阿里云快速发力,瞄准企业用户领域的线下存储与云上存储结合的需求,加快线下客户应用部署。

  在与AI融合方面,阿里云实现了AI技术在存储层的无缝集成,可以在一个平台上统一快速地对图片、视频进行AI分析和数据管理。

  这些优势都成为阿里云被Gartner评为云存储魔力象限挑战者的依据。

  出海服务全球客户

  当然了,想要赢得全球公共云市场的认可,中国公有云厂商必须选择出海。

  虽然中国公有云厂商在海外的节点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在海外的本地化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产品与服务方面需要更多地布局。

  因此,这就将中国公有云走出去,国外公有云走进来的两种举措很有意思地碰在了一起。初次看起来,这两种举措都面临着本地化优势加强的挑战。

  国外公有云厂商如AWS、Azure等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逐渐认识到“在中国为中国”的重要性,因此也大力发展其公有云合作伙伴策略,也推出了类似于企业级IT厂商的支持体系,包括技术认证、业务合作、行业拓展等方面。

  中国公有云走出去,想要距离全球Leaders再近一步,必然需要在存储服务特别是混合云存储服务产品方面的海外上线,实现更大的突破。除了自身云存储产品与服务的海外扩展之外,同样也离不了来自全球的存储领域合作伙伴共同携手。生态的举措,同样适应中国公有云厂商走出去,面向全球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线上线下解决方案。



  据阿里云的云存储专家许呙兢透露,目前阿里云正在与海外的存储领域合作伙伴合作,即将推出一些新的存储方案,丰富海外的客户需求。

  此外,基于全球研发和技术服务框架,阿里云在中国杭州和美国西雅图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加上全球各地办事处的服务支持,可以将阿里云服务触角延伸到全球各地,以此形成一个全天候的全球化的技术团队服务全球客户。

  只有中国公有云在出海策略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才能赢得来自全球性分析机构和业界更多关注的眼光。到那个时候,Gartner全球公有云存储服务魔力象限里面出现的中国公有云厂商名字就不再只是阿里云这一个玩家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公有云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