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工频切换的探讨

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工频切换的探讨

作者:时间:2018-08-21来源:网络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7312.htm

切换过程如下:

1)断开接触器KM2,切断电动机与之间的联系;

2)接通接触器KM4,为电动机感应电动势提供释放通路;

3)断开接触器KM4;

4)接通接触器KM3,将电动机投入到工频电源上。

图9 是接触器KM4 作用之后对电动势影响的对比图。由图9可以看出,KM4提供通路的作用时间约为300 ms,与一般状态同一时刻的感应电动势幅值相比小了很多。适当KM4的作用时间,让其幅值减小到额定电压的1/3 以下就可以了。这样,即使由变频切换至工频电源时感应电动势与工频电源的相位相差180毅,吟U 也不会超出其许可的安全范围了。

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成本增加较小,但仍存在不小的电流冲击。通过试验和现场测试,在KM4 的作用过程中,会加快电机的转速下降,KM4 的作用对电机转速的影响比对感应电动势幅值的影响要明显得多。所以此种切换方法的冲击

电流约为额定电流的3~5倍。

3.2 在回路中串入电抗

在回路中串入电抗器的电路如图10 所示。

切换过程如下:

1)断开接触器KM2,切断电动机与之间的联系;

2)接通接触器KM4,在电源与电机间串入L;

3)接通接触器KM3,将L 短路掉,将电动机投入到工频电源上;

4)断开接触器KM4,完成切换。

通过合理设计参数L,就可以将电机分担的电压在允许范围之内,顺利完成切换。

此切换方法简单,较为安全。但电抗器体积庞大,成本增加较多。冲击电流峰值较大,但持续时间短。通过试验和现场测试,此种切换方法的冲击电流峰值约为额定电流的4~5.5倍。

3.3 相位检测

该方法应首先保证在KM2断开时刻,的输出与工频电源是同相位的。图7 中C-E 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感应电动势频率的变化,而感应电动势的频率是由电机的转速决定的。断电后电机及其拖动系统处于自由制动过程。根据电力拖动原理,在自由制动过程中,转速的基本表达式是

按照过渡过程的一般规律,拖动系统的机械时间常数tp约为系统自由停机时间的1/3。各种系统自由停机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为十几s 的时间,而有的就长达十几min 甚至几十min。在停机时间较长的系统中,在同相位时,可以比较容易的在C-E时间段内完成断开KM2接通KM3的过程,接触器KM2、KM3的动作时间可以忽略。但在停机较快的系统中,必须考虑接触器的动作时间。接触器的动作时间往往决定着切换控制的成败。

因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与电机转速是成正比关系,所以在自由制动过程中,电动机感应电动势的基本表达式可依据公式(1)写成

由式(2)分别作出tp=20 s、60 s、120 s时的电动机感应电动势频率衰减曲线,如图11 所示。

由图11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应电动势的相位与工频电源的相位逐渐拉开,tp 越小拉开越快,t1 时刻tp=20 s的相位仅比初始动作时间推迟了40 ms 的时间,但与工频相比相位差几乎达到了90毅,这时的吟U 就会较大,有可能造成切换的失败;但tp=120 s的相位比初始动作时间推迟了80 ms 的时间,与工频相比相位差只有60毅左右,吟U就不会超过工频电源电压,可以安全的切换。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切换方法对停机过程较长的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实现,而停机过程较短的系统就不太适用了。

4 JD-BP 系列变频-工频软切换装置

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相位检测的理论基础上,开发出了JD-BP 系列变频-工频软切换装置。该装置运用了提前切换的控制思想,在大量试验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成功解决了电动机变频与工频的切换问题。运用该装置的大惯性的切换系统,在转换瞬间几乎看不到电流的波动,电动机及其拖动系统也无振动现象。在降速过程较快的供水系统中切换瞬间的最大冲击电流的峰值也被控制到了1.5 倍的额定电流以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装置已被国家知识产权

局评定为实用新型国家专利,现介绍如下。

4.1 提前切换的目的

该装置对通过检测相位的方法进行了完善,以提前动作的方法来弥补接触器动作的延迟。变频器的输出和工频电源如果都是绝对的50 Hz,那么两者之间的相位差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就谈不上相同相位时刻的切换问题。即使由于两者的误差

而引起出现同相位的时刻,也会因其随机性太大,而不能用到实际的控制中。在实际的应用中,将变

频器的输出频率稍微调高一些,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它与工频电源同相位的时刻了,并且保持在每一个同相位时刻来临之前,使变频器输出的电压相位总是超前于工频电源相位。在该段时间的某一时刻断开变频器的输出,则电动机的

感应电动势的相位也是超前于工频电源的。因此,随着切换过程的推移,电动机感应电动势的频率逐渐下降,这样就可在与工频电源同相位时投入工频电源,从而顺利完成电动机从变频运行到工频运行的切换。虽然有些系统中提高电机的转速会对系统产生影响,但由于频率提升很小,而且切换过程短,所以其影响可忽略。

4.2 切换过程

当系统中的变频器运行到50 Hz,并且经过确认需要向工频切换时,软切换装置开始检测工频电源与变频器输出的相位,根据调试时的设定,升高变频器的频率,频率到达后系统再向软切换装置发出切换命令。软切换装置在得到系统发出的切换指令后,捕捉到同相位时刻,命令系统断开接触器KM2,接通接触器KM3。两接触器之间是互锁的,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人为的延时,得到的切换命令是同时的。

4.3 效果分析

图12是tp=20 s 的电动机感应电动势的等效曲线与工频电源的相位比较图。

图12 中等效曲线的t0-t1 阶段是变频器输出在50.5 Hz 时的等效曲线,t1 右侧是断开变频器后电动机感应电动势的频率衰减曲线。由此图可以看出t1时刻两者的相位差也只有60毅左右,t3时刻两者的相位差不到60毅,考虑到接触器动作的延迟,在t3 时刻之前投入工频电源是安全的。通过调整我们可以在t2时刻前后投入工频电源,这样可以将吟U降到最小。同时由于整个过程没有延时,切换时间短,再加上频率的升高,电机转速下降极少,更有利于减小冲击电流。

5 结语

该装置电路简单,附属电路少,抗干扰能力强,切换效果好,可适用于各种变频-工频转换的系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控制 变频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