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Velodyne如何成为激光雷达领域老大哥?

Velodyne如何成为激光雷达领域老大哥?

作者:时间:2017-05-19来源:钛媒体收藏

  初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5/359389.htm

  200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主办了一场跨越莫哈韦沙漠的无人驾驶挑战赛,这个比赛的初衷是刺激军事和商业应用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当时 的创始人David Hall和Bruce Hall兄弟组建了DAD(数字音频驱动)团队参加了比赛。

  在参与比赛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借助于无线电和传感器技术上的积累,DAD团队开发了可视化环境的感知技术,不过其率先推出的方案是现在广为应用的摄像头视觉技术,David Hall很快认识到了视觉感知技术的局限性,转而专注研究

  研发的第一台直径达到30英寸,重量接近100磅。但是不是将马上这款产品直接应用于比赛去获取胜利,而是沿着商业化的路径继续探索。 到2007年,Velodyne已经成功推出了体积和重量都显著降低的64线激光雷达产品,并将其 HDL-64激光雷达传感器用于DARPA挑战赛。

  这款64线激光雷达传感器立刻成为当年所有顶级DARPA挑战队伍用来构建地形图和探测障碍物的主要手段,包括比赛的第一、二名——卡耐基梅隆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当时使用的都是 Velodyne 的激光雷达方案。 以此为契机, Velodyne开始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车辆安全系统、3D移动制图、3D航空测绘和安保等领域。

  而到了2010年,谷歌推出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从Velodyne 采购了64线激光雷达。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占尽风头,无人驾驶汽车顶着的“罐头”也开始为更多人所知。

  当然,这个时候除了财大气粗的谷歌,行业内对高达7.5万美元售价的激光雷达产品还少有问津,只是谷歌无人驾驶项目直指的未来愿景已经让汽车厂商开始担忧,毕竟诺基亚这个消费电子巨头轰然倒下的故事发生得并不遥远。

  时间到了2015年4月份,Velodyne推出了16线激光雷达,汽车行业看到,激光雷达已经小到巴掌大小,价格也从7.5万美元的倨傲降至8000美元的可接受,就开始蜂拥而入,无人驾驶和智能城市步入发展热潮。

  Velodyne亚太区总监翁炜告诉钛媒体,2015年,Velodyne激光雷达的出货量为3000多,而到了2016年,Velodyne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则激增至2万个。

  到了2017年,翁炜透露,预计的交货量在20万个。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真正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的激光雷达采购订单并非主流,围绕无人驾驶形成的地图厂商和安保产业链才是Velodyne的主要订单来源。但是翁炜表示,从未来的订单情况分析,到2018下半年,来自无人驾驶汽车的订单将会爆发。

  Velodyne全部员工为250人,80%是技术人员,虽然Velodyne还有收音机等业务,但大规模的精力还是集中在LiDAR业务上。除了现有生产LiDAR的部分,去年中旬,Velodyne也独立出来了Velodyne Labs部门,专注于LiDAR产品后续的研发。

  70万元的激光雷达如何降到500美元?

  激光雷达卖得贵,或者说用于无人驾驶的激光雷达卖得贵已经是老生常谈,这也是其控制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节奏的一项重要因素。

  谷歌、百度采用的64线激光雷达售价70万人民币左右,16线激光雷达也达到5万元,一台200万元的无人驾驶车辆,激光雷达的成本就占到30%—40%。 连翁炜都坦承,2016年国内有包括神州、四维图新等在内的一些无人驾驶项目搁浅,很大程度是因为考虑到成本,一辆车三四十万的激光雷达成本他们觉得难以接受。

  激光雷达会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售价?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在技术上。此前Velodyne激光雷达的发射器和接收器都未进行AISC标准设计,不能投入大规模生产,只能使用人工组装和调校。

  按照120公里车速的刹车范围,用于无人驾驶的激光雷达需要探测100-200米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需要保证发射出去的激光束被成对的接收器收到,不能有任何偏差。而激光发射和接收组的调校都需要人工完成,这个过程极其复杂和耗时。据了解,64 线(64对发射器和接收器)激光雷达的完成情况是一个星期两台。

  这也是Velodyne交货周期一度达到4个月,广受诟病额原因之一。 因此Velodyne开始做两手准备。

  首先是推动ASIC标准的芯片研发。翁炜透露,去年年底发射端的ASIC等级芯片能够做完,大概2平方毫米,今年接收端的芯片也将完成,预计在2018年年底投入规模化生产。“有了这两组芯片,就可以进行流水化的生产,不再需要手工的生产。”

  除此之外,Velodyne也开始对生产线进行升级,现有的工厂是加州的Morgan Hill,这座工厂的产能已经不够用。

  Voelodyne在圣何塞又收购了一家规模大4倍的工厂,新工厂将在6月底完成基础设施的改造,这个工厂60%以上的工位是机器人和机械手臂,将大量取代原有人工制造部分。

  “今年20万的订单也将依靠这座新工厂的启动,届时产品的交付周期将恢复至4-6周左右。”翁炜说。

  “超级工厂”加上芯片级产品是规模化生产的最有效途径,如果再加上大量订单的“东风”,激光雷达降价就指日可待了。

  翁炜表示,如果订单能够达到百万量级,激光雷达的整车成本就可以降到1000美元以内,而单个激光雷达的成本则可以降到500美元以内。

  “从目前车厂下的未来订单来看,2018年下半年或者2019年上半年,来自无人驾驶的订单将会爆发,我们期望这个订单能够达到百万量级。”翁炜表示。

  日前,通过集团宣布,将在2018年投放1000辆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参与路测和试运营,而像戴姆勒、福特等大量厂商都在从L2转变为采用激光雷达的激进派。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订单爆发,除了在美国收购大规模工厂,Velodyne也曾借助百度投资的关系,与后者合力推动亚太地区本地化的批量生产。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王劲离职让百度的自动驾驶战略变得不太明朗,双方的合作暂时搁置。

  不过,在百度之外,Velodyne也正在接触中国其他两家重量级的互联网公司,希望建立这样的合作,而像蔚来汽车这样产业链布局完善,同时有量产汽车落地的团队,也在Velodyne的合作范围内。

  翁炜告诉钛媒体,来自亚太地区的订单量目前占到Velodyne订单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优惠的人力成本、关锐减免以及巨大的市场容量都让亚太市场的战略地位日益剧增。



关键词: Velodyne 激光雷达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