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设计应用 > 一种大功率光伏模拟电源的设计

一种大功率光伏模拟电源的设计

作者:张超 张立强 袁绍民 王福星 张宝顺时间:2016-03-28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编者按: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大功率光伏模拟电源的设计方法,可以为500kW及以下功率等级的光伏逆变器提供模拟光伏特性的直流电源。该电源由万能断路器、变压器、整流电路、BUCK降压电路组成。其中变压器采用3绕组输出且每个绕组的相序差15°,以减小注入电网的电流谐波。整流电路采用3组二极管全桥整流桥串联,输出直流电压可达1000 V以上。BUCK降压电路采用3桥臂并联结构,每相桥臂上管轮流导通,以减小直流输出电压纹波。采样直流电压和电流在FPGA中计算平均值,采用DSP作为主控制器,计算PV曲线并对直流电流做PI调节

2.2 控制原理设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8905.htm

  如图4,使用采样电路分别采集输出直流电压Ud及每个降压电路电抗器上的输出电流i1、i2、i3,经过FPGA处理后,送入DSP进行运算。DSP按照公式(3)计算生成PV曲线,算出给定的输出电流id*,输出电流i1、i2、i3相加算出总电流id,id*与id经过PI运算,算出脉冲占空比给定到IGBT模块驱动电路,完成闭环控制。其中控制每个IGBT下管都不导通,上管每个控制周期内轮流导通。这样可以减小输出电压的纹波。

2.3 算法和软件实现

  根据光伏电池的U-I特性和的自身参数,按照公式(3),整理得电流给定Id*:

(5)

(6)

  其中,

  根据公式(5)和公式(6)绘出如图6所示,光伏特性模拟框图。powE为指数函数ex

  如图7所示,将算出给定电流Id*和Id(输出电流i1、i2和i3相加的总电流),使输出电流Id按照给定电流Id*进行PI调节,生成脉冲调节所需的给定UDR。再经过软启动过程,对母线电容进行充电,完成输出直流电压的过程。

  将经过DSP计算后的给定UDR输出到FPGA中的脉冲生成模块中。该脉冲生成模块,是采用三角载波与给定数值进行比较的方式实现的。三个三角载波的起始位置,分别在同一个控制周期的0时刻、1/3T时刻、2/3T时刻,这样就可以实现生成PWM脉冲轮流控制,如图8所示。

  当给定数值小于三角载波时,该处脉冲即为高电平,三个三角载波分别和给定进行比较生成波形。IGBT功率模块G1上管的PWM脉冲波形,如图8中的曲线2所示; G2波形如图8中的曲线3所示; G3波形如图8中的曲线4所示。可以看出,G1,G2,G3为轮流导通,这样可以减小IGBT的开关损耗及输出电压的纹波。

3 试验验证

  采用该设计原理研发的500kW由柜体、外置变压器、显示液晶屏等部分组成。如图9,左侧为柜体,右侧为光伏模拟电源运行时液晶屏显示主界面。柜体包括整流柜和调制柜,整流柜主要完成交流电压到直流电压的整流功能;调制柜主要实现直流输出电压按照光伏特性曲线变化。柜内关键元器件都采用国内外知名厂家产品,可靠耐用。该光伏模拟电源最大可模拟的光伏电池开路电压为1000VDC,最为500kW。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修改光伏特性曲线的参数,模拟不同光照及温度变化等环境变化情况。并且该光伏模拟电源有电网过压、直流过压和欠压、电流过流、IGBT驱动故障等各种故障保护,可以保证电源的安全使用,也可以保证被测逆变器的安全。

  通过调试测试,记录光伏模拟电源单个桥臂IGBT上管压降和电流的波形,如图10所示。绿色波形为IGBT模块上管压降,黄色为该桥臂电流波形。输出电压经过电容滤波后,通过一个保护二极管后接到被测光伏逆变器。

4 结论

  基于该设计方法研发的光伏模拟电源可以按照光伏特性曲线运行,对500kW及以下功率等级的光伏逆变器完成MPPT功能测试,同时可以提供逆变器所需的直流供电,对逆变器进行功率测试。为光伏逆变器的研发提供了试验平台,也为光伏逆变器产业化提供了出厂测试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兴.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赵争鸣.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兴.PWM整流器及其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李帆.一种光伏模拟电源的设计[J].电子科技, May 2013,pp. 149-153

  [5]冯玉,周林,傅望,等.光伏阵列模拟器综述[J] .电气传动 ,2011,41(11):3-7

  [6]赵明,杨旭,赵春朋,等.一种电流型光伏模拟器的分析和设计[J] .电源学报,2011,38(6):29-33

  [7]代林旺,刘京斗,荆龙.基于PWM整流器光伏阵列模拟电源的研究[J] .电气传动,2013,43(7):40-42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电子产品世界》2016年第3期第35页,欢迎您写论文时引用,并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