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关闭北京工厂 电器“大鳄”松下陷入僵局

关闭北京工厂 电器“大鳄”松下陷入僵局

作者:时间:2016-02-22来源:无界新闻 收藏
编者按:不可否认,风光不再的松下等日企在核心零部件技术上仍有优势,但国内企业已经迎头赶上,日企优势不再。

  质疑三:补偿不合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7186.htm

  ▲员工提供的补偿方案

  “后来导入的新生产线没有成为利润增长点,公司亏损,就要员工买单?”在员工们看来,毕竟是公司单方面停止生产、单方面停止合同,在这里奋斗了这么多年,他们需要合理的补偿。

  员工认为,公司最开始提出的1.3N方案中,很多因素没考虑进去。比如有毒有害作业的补偿,工厂里的电镀工作就是有毒有害的。还有一些年纪大的,他们的补偿需要有特别的考虑。

  在不断追问下,该公司总经理曾在1月26日口头给过“1.8N”的承诺。但随后落实到纸张上的条款,却变成了“1.3N+0.5N”,0.5N属于特殊情况补偿,情况包括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女工、工伤等。这样算下来,大部分人都拿不到0.5N。

  所以,这个补偿方案并没有得到认可。李弘说,大家都把公司当家,SARS、反日潮之时,工厂都没有停工。此前,公司也曾遭遇过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的艰难,最糟糕时曾连续亏损4800万元。当时,员工只是拿部分工资,但没有裁员。直至现在,与公司并肩超十年的员工过半,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一线员工的工资低于北京平均工资水平。

  “我们同公司有过风雨同舟、共渡难关。”李弘说,员工们并不贪心,他们认为补偿的合理值是2N。

  令员工不解的是,公司留的预留金达1亿元。有的项目评估中,差价过大,其中就有项目给出的报价1000万-2500万元,中间差出1000多万元。李弘表示,我们当时希望要到这些项目的具体明细,但是他们始终不给。他们回复是,“都在变化”。一直在搪塞,始终没有正面解释。

  “这些天和资方的沟通情况看,1月26日就提出的1.8N方案绕来绕去还是没有变。”李弘向记者介绍,“资方(日方+兆维)置员工合理诉求于不顾,留存超1亿元的资金作为预留金,当被问及如果预留金剩余,是否会发给员工时,资方的回答是:按照法律规定会按比例发给股东。当代表们提出关于低薪人员、有毒有害作业、服兵役、待岗等补偿问题时,都被以法律没有规定进行拒绝。广大员工辛苦付出为公司创造大量利润,为股东带来丰厚分红,现在股东置我们的利益不顾,还想着将剩余资金进行分红,这合理吗?”

  不久前,记者联系到北京控制装置有限公司工会负责人,就员工提出的几大质疑要求采访。他表示,目前还在协商当中。针对预留金等问题,并未给出进一步回答。另外记者还联系了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前,对方未给出回应。

  松下:在华发展的未来在哪

  近几年,日本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败走中国的论调越来越浓,松下正是其中之一。然而,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松下可谓日企进入中国的先锋,而且在中日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就在开启改革开放的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松下电器。受邓小平邀请,松下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企业。随后几十年,多位中国国家领导人都访问过松下。

  从向上海灯泡厂提供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的第一次技术合作算起,至今已经三十余年。松下在中国成立公司起步于电视。1987年,松下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于1989年投产运行,主要生产各种型号彩电用彩管。

  松下之后,东芝等日本企业纷纷杀入中国市场,日系家电在上个世纪末进入快速发展期。当时,他们制定目标上也颇为豪气。2002年的日媒报道,松下制定目标:2005年在中国家用电器及零件的生产和销售值达到80.2亿美元,意味着它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由3%左右提高到10%。

  然而,十多年过去,时过境迁,似乎他们也没想到,中国经济压力及国产家电企业冲击如此凶猛,伴随而来的是,接连关厂、甩手家电业务的无奈。

  2009年,松下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50%股权转给京东方,2013年松下关闭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2015年关闭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同在2015年,松下还把三洋电视在中国区的品牌使用权交给了中国企业长虹。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这家工厂是松下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彩电工厂,它的关门清算曾一度被认为是日系全面败退的标志。

  松下近期公布的截至2015年底9个月财报显示,销售额出现同比1%下降,其中不乏有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相关产品销售下降影响。

  其实,这几年,松下在中国市场也在变,从单纯依赖家电中摆脱出来,从B2C领域向B2B领域拓展。家电产品方面盯准了高端市场,松下相关负责人去年9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松下不再把家电当作单一产品,而是更多的把每个家电产品组合成提升居住空间舒适度的令人憧憬的解决方案。另外,该公司还在智能汽车等新产业寻找出路,此前已经牵手特斯拉共同建造电池工厂。

  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自主研发等方式正在提升核心能力,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知名度已赶超松下等老牌日企,尤其各家电企业如今也都瞄准了智能领域。另外,国内的新兴产业更是不乏竞技者,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为例,从科技公司到互联网公司,造车阵势颇为凶猛。

  松下能否突围?尚难预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松下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