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测试测量 > 设计应用 > 地质雷达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时间:2009-06-17来源:网络收藏

1 前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5842.htm

作为近十余年来
既衰减系数与电导率(σ)及磁导率(μ)的平方根成正比,与介电常数(ε)的平方根成反比。


而界面的反射系数为:

式中Z为波阻抗,其表达式为:


显然,电磁波在地层中的波阻抗值取决于地层特性参数和电磁波的频率。由此可见,电磁波的频率(ω=2πf)越高,波阻抗越大。

对于波常用频率范围(251000MHz),一般认为σωε,因而反射系数r可简写成:


上式表明反射系数r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电常数差异。

应用记录的双程反射时间可以求得目的层的深度H


式中:t为目的层雷达波的反射时间;c为雷达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0.3m/ns)εr为目的层以上介质相对介电常数均值。

3 工程概况

北京市界内永定河左、右堤防于清朝乾隆年间修筑,后经数次维修和加固形成现有规模,主体为梯形,顶宽约10m,可见堤高约56m,堤内坡坡度为1:1.51:2.0,外坡相对较缓为1: 2.01: 2.5

堤身为人工堆积,主要由粉细砂(中下游段)、卵砾石(上游段)组成。介质构成复杂多变,分布不均,且处于包气带中,极为干燥。

堤基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岩性以粉细砂为主,下游段出现黑色淤泥质粘土夹层,层厚约0.72.0m

地下水位埋深(自地表计):卢沟桥附近约20.0m,至下游逐渐变浅,达省/市界附近(石佛寺)一带约2.0m

永定河卢沟桥下游至省/市界左、右堤防共划定险工段1223段,分布在左堤约60Km和右堤约30Km范围内,其险工段内坡为浆砌石(厚约40cm――原设计标准)结合铅丝石笼构成的护砌,并于19641989年间营建,浆砌石护坡除可见堤身部分露出外,其余部分与铅丝石笼水平护底均埋于河滩滩地以下,一般为3.05.0m,外铺8.0m的铅丝石笼护底。这些险工段在历史上均有决口或抢险加固的记载。为满足北京市对永定河设计的需要,保证该堤防渡汛万无一失,故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以检测堤防工程的护砌质量,便于996月份之前进行加固处理。

4 测试技术及资料处理

为判断险工段堤内坡护险浆砌石质量的优劣,沿内坡坡脚布置一条雷达探测剖面,并按其走向连续测试。

外业施测使用瑞典MALA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RAMAC/GPR雷达系统,天线的中心频率为250MHz,收发天线的间距为0.6m。实测采用剖面法,且收发天线方向与测线方向平行。记录点距为0.2m,采样频率为3893MHz,单一记录迹线的采样点数为512,迭加次数为16,记录时窗为180ns,若取堤身土体的雷达波速为0.080.10m/ns,表层浆砌石的雷达波速为0.100.12m/ns,综合考虑该地层剖面特征,选取雷达波速中值为0.10m/ns,则此时该雷达系统的最小纵向分辨率为810cm

雷达资料的数据处理与地震反射法勘探数据处理基本相同,主要有:①滤波及时频变换处理;②自动时变增益或控制增益处理;③多次重复测量平均处理;④速度分析及雷达合成处理等,旨在优化数据资料,突出目的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干扰,为进一步解释提供清晰可辨的图像。处理后的雷达剖面图和地震反射的时间剖面图相似,可依据该图进行地质解释。

5 成果分析

地质雷达资料的地质解释是地质雷达探测的目的。由数据处理后的雷达图像,全面客观地分析各种雷达波组的特征(如波形、频率、强度等),尤其是反射波的波形及强度特征,通过同相轴的追踪,确定波组的地质意义,构制地质――地球物理解释模型,依据剖面解释获得整个测区的最终成果图。

地质雷达资料反映的是地下地层的电磁特性(介电常数及电导率)的分布情况,要把地下介质的电磁特性分布转化为地质分布,必须把地质、钻探、地质雷达这三个方面的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测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才能获得正确的地下地质模式。

霍尔传感器相关文章: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霍尔传感器相关文章:霍尔传感器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