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测试测量 > 设计应用 > 交流稳压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介绍

交流稳压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介绍

作者:时间:2012-04-10来源:网络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4097.htm

除此之外,国际上还有采用高频尖峰噪声敏感度测试。特别是日本,这项测试很普遍。美国军用标准MILSTD461、462采用类似项目,但要求使用的噪声模拟发生器的功率远大于前者。国内也有类似标准,如GB4859-84中的50kHz~100MHz电源线传导敏感度测试;GJB151-86,GJB152-86中的CS06项目,噪声为矩形脉冲波。此外,GB6162-85(参照采用IEC255-4)则采用衰减振荡波。SJ/T10541-94与SJ/T10542-94建议对这两种方式任意选择其中之一。该项目的目的同IEC61000-4-4。矩形脉冲波的特点是快速上升及低重复率,衰减振荡波的特点是高幅值、低能量。对含有数字电路的产品,用矩形脉冲波较能说明对干扰的敏感程度。

电磁干扰方面的项目有工频谐波限制要求、传导干扰与辐射干扰限制要求。SJ/Z9029.2-87(等效采用IEC555-2-1982)规定了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限制值要求。对于大功率半导体变流器,GB/T3859.2-93则用对不同变流装置(按脉波数)规定最大功率容量(电源系统短路容量与变流器基波视在功率之比)来限制电流谐波。必须指出,电工、电子产品通过电源线向市电传导电流谐波问题已被认定是电力污染,而作为市电系统“环保”对象来处理,这方面的要求将日益强化。

EMC测试结果的判定,对抗扰度测试与对电磁干扰测试分别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后者采用定量规定限制值作为合格的门限判定点;前者一般采用定性方法来判定,即按产品在测试中的性能表现分类(以GB/T13926-92为例):

a类:在产品性能指标规范内(允差度内),性能正常;

b类: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

c类: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需操作者干预或系统复位;

d类:因损坏而不可恢复的功能降低或丧失。

在这4类中,a类作为合格,d类作为不合格是毫无疑义的。对于b类与c类,合格的判定由厂家与用户根据具体情况协商规定。自然,对此两类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不同的。似乎抗扰度测试的判定太松,其实是体现了标准的最大自由度原则。因为被测设备种类繁多,差异大,因此很难为评定合格作出通用定量的规定。当然,对于具体某一类产品应当给出确定的评定标准。SJ/T1054194就体现了这个要求。GB/T3859.1-93中类似规定了变流器受扰类别,作为合格判定的依据。该标准定义了3级,即:

F级:性能级,是指该变流器能承受而不降低性能的所有各种电扰动极限值的组合;

T级:跳闸级,是指变流器能承受而不因保护器件动作而中断运行的所有各种电扰动极限值的组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干扰过去后能自动重合闸及不能自动重合闸(要用手动等方式);

D级:损坏级,是指变流器能承受而不造成永久损坏的所有电扰动极限值的组合。

显然,这里的F级相当于a类,D级相当于d类,T级则包括b,c类。

对于有抗干扰功能要求的在SJ/T10541中规定,除了应保证能正常工作外,还应在输

出端给负载合适的敏感度门限;规定叠加在输出电压上的干扰残压的峰值不应大于输出电压标称值的20%。这是该标准遵从标准的目的性原则,充分考虑与其它电工、电子产品在使用功能要求上具有本质的区别。即前者要为后者服务,前者也作为后者电源EMI的电力滤波器,目的是为对EMI敏感的设备提供足够的EMI安全裕度,提高设备的抗扰度等级。根据GB6833.4规定,电子仪器对电源瞬态敏感度的要求是:应能经受标称源电压变化量的20%的瞬态电压冲击干扰而不致工作失常。为此,在SJ/T10541中规定以这个数值作为在接受抗扰度试验时的输出允许最高瞬态电压值(敏感度门限)。此外,考虑到交流稳压电源要为电子仪器设备提供合适的交流电压条件,SJ/T10541还规定在抗扰度试验时,交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相对偏差(即输出效应)应在其基准条件(公差G)内,以此作为是否性能降级的判定依据。这样两者结合,以科学、合理、实用、易操作方式,解决了在对交流稳压电源抗扰度性能进行具体考核及合格评定时,无定量指标为依据的难题。而一般标准则只笼统地以误动作、性能下降或降级来作为考核及合格评定依据,显然,这种定性方法不易操作。

3EMC测试的条件与方法

测试依赖3个方面因素:方法、技术、设备。方法由测量原理和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两者来确定,技术是为了得到正确的测试结果(较高的准确度)而采取的一切测试手段,设备则是体现上述两个因素为测试服务的一切技术装置。这些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测试具有重现性和真实性。

EMC测试条件由决定。具体分为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台法和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的现场法。要模拟现场可能碰到的所有干扰现象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现场法具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但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可以较全面地获取被测设备EMC性能如何的信息。为此,国际上推荐首先采用试验台法,除非无法在实验室进行,一般不用现场法。

抗扰度测试主要方法是按照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条件,结合用户对设备采取的措施,选择合适的严酷度等级,依照有关进行测试,最后根据产品标准提出的合格判决条件评定测试结果是否合格。这是抗扰度测试与其它测试主要差异之处。

电磁环境中的电磁骚扰源、电磁骚扰源对设备的耦合方式、设备对电磁骚扰的敏感度以及用户对工作现场的防护措施直接与严酷度等级相关。即使用环境决定了干扰的形式,安装防护条件决定了干扰的严酷度等级。GB/T13926.4具体规定了在电磁环境中与严酷度等级相对应的设备工作下的电气环境条件:

1级,具有良好保护的环境,如计算机房;

2级,受保护的环境,如工厂和电厂的控制室或终端室;

3级,典型的工业环境,如工业过程装置、电厂和露天高压变电所的继电器房等场所;

4级,严酷的工业环境,如电站、未采取特殊安装措施的工业过程设备、室外区域等。

IEC801-5中针对电涌的源为电力切换瞬变或间接雷击的闪电瞬变,对设备的安装条件与防护设施作如下分类(适用电涌):

0类:保护良好的、有一次和二次过压保护的电气环境,通常处于特殊的房间内,电涌电压不会超过25V;

1类:局部保护的、有一次过压保护的电气环境,电涌电压不超过500V;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