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专题 > 上下游厂商看中国IC设计业特点

上下游厂商看中国IC设计业特点

—— 下游厂商看中国IC设计业特点
作者:王莹时间:2013-11-27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摘要:上下游厂商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国的发展和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2730.htm

  中国市场非常乐观

  新思(Synopsys)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联合首席执行官陈志宽说,中国市场的统计数据很好[1],我们对中国半导体行业非常乐观。但全球的商业和技术都面临很大挑战,各种制程的设计都有,例如14/16、20/22、28、32、40/45、65、90、130nm等同时并存,因此很复杂。

  中国业务发展副总经理罗镇球说得很绕弯,全世界半导体增长的比例高于GDP的增长,晶圆代工高于半导体,高于代工,中国成长高于

     

  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若中称,中国业务发展非常快,超乎人们的想象,大家都非常乐观。最近几年中国的设计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已经接近1.5代了——以前设计公司跟国外相差两代左右。现在美国一流大厂用28nm,本土40nm的正准备进入或者已经进入28nm。所以脚步跟得非常紧。包括不久前格罗方德跟福州瑞芯微电子有一个新闻发布,瑞芯微已采用格罗方德的28nm工艺进行量产。

  联华电子(UMC)副总经理王国雍指出,2013年UMC加和舰,在中国的营业额成长率是80%。不仅是AP(应用处理器)和BB(基带),还有模块和外围产品业绩也较好。

  Cadence设计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刘国军说,Cadence今年在中国的IP业务成长翻了一番。未来,中国的半导体业将会迎来新的高潮。

  同质化的是与非

  一些行业,例如平板芯片业的企业是否太多?TSMC的罗镇球说,我受的经济学的教育就是市场经济,我觉得任何一个产业如果竞争者太多的话,它一定会收敛,收敛完变得很少之后又会再变多,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是供需的问题。多了,挤了,做不下去了,自然有人会整并,整合后利润高了,又有人会跳进来。这是一个市场的规律,我不会觉得数量的多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那么,如何避免同质化?罗镇球认为每一家企业,或者每一个国家/地区进入一个产业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果要把模仿当一个起点,这也无可厚非。就像写书法,你要先把颜真卿、柳公权的字拿出来练一练,之后你才能自己写。至于应该多长时间后自己创新,因公司而议,也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未来要做多大有关。但如果你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要临摹,那就很麻烦了。

  那么,是不是都是一样的设计流程、IP和代工厂,做得就都一样呢?Mentor Graphics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彭启煌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例如做皮鞋,都是人工的,质量和价格也有很大差别,LV(路易威登)的牛皮鞋上万元,中国工人做的也许是几百元。现在,Fabless(无半导体生产线的设计企业)业确实需要更细的分工,已经没有办法一个人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好了,多利用标准化,希望客户在形成最大差异化的方面下功夫。例如同样是Android操作系统和3G制式,小米手机就有办法杀出一条路。可见,你只要稍微有一些不同就可以突围。

  两岸的对比和融合

  格罗方德的陈若中说,中国大陆IC(集成电路)设计业非常有特点,前十大有7家是主芯片,还有2家是智能卡,1家是CMOS图像传感器。这和中国台湾有很大不同。台湾前十大的芯片,MTK(联发科技)是主芯片,其他几乎都是外围芯片,例如四家是显示驱动器,一家Nand-Flash控制器。主芯片对工艺、性能和品质会比较高,推出的速度也要比较快。

  前十大公司比较中,从营业规模上看,台湾营业额是大陆的3~4倍。但是对格罗方德来说,大陆与台湾客户的营业额相比是1:2。“中国明年会成长得更快。大陆与台湾的距离会越来越缩短。”

  ARM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介绍道,2013年中国大陆会出货10亿个ARM核,台湾与大陆的出货量差不多。从宏观来看,所有台湾科技产业基本上做得很成功的无外乎搭了两趟车,一趟就是移动的车,一趟就是中国市场的车。再往下需要海峡两岸的市场、文化上更加融入和结合。“将来探讨深入的结合,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因为从全球格局来看,再往下是产业链整合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