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CTIMES/产业评析 > 开放硬件商业化之路

开放硬件商业化之路

作者:欧敏铨时间:2013-03-04来源:CTIMES收藏

运动在全球持续发烧,在众多的开发案中,机无疑是最受到注目的一个装置,而将机带进商业世界最成功的公司,则首推。该公司的成功让社群感到相当振奋,因为这证明了「开放硬件商业化」也是一条可行的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3167.htm
MakerBot第三代更新版Replicator 2决定不走开放路线,让社群心寒。
附图 :第三代更新版Replicator 2决定不走开放路线,让社群心寒。

低价优势不敌死忠社群

当然,要走向商业化,就得面对市场无情的竞争,而开放硬件将自己产品的「秘密」都公诸于世,更大幅降低对手的学习门坎。一个鲜明的例子即是有一款名为TangiBot的打印机,完全抄袭的设计(除了Logo,但也只改了几个字),就放上Kickstarter要募资生产销售,而其产品最大的卖点,就是售价低:入门机种只要1199美元,MakerBot却要1799美元。

TangiBot的价格优势是因为找到中国厂商代工,而MakerBot则选择在美国布鲁克林生产。然而,TangiBot的低价诉求并未让它募资成功,最大的阻力则来自社群对MakerBot的死忠支持,他们上网围剿批判TangiBot的剽窃行为可耻,让这个案子无寂而终。

MakerBot锁国开倒车

讽刺地是,就在社群为MakerBot挡下这起竞争案后不久,该公司就推出了封闭性的新产品:第三代产品的更新版本Replicator 2。

针对此产品,MakerBot宣布不会公开其设计图及GUI。这无疑是倒打了社群支持者一耙,让他们感到情何以堪。MakerBot的产品技术源于RepRap、Arduino等开放硬件计划,并广泛运用开源软件来进行硬件驱动或做为开放工具,所以一台MakerBot打印机的组成,里头确实灌满了开放社群的心血。

且来看看开放硬件是如何定义的:

”开源硬件(Open Source Hardware, OSHW)的硬件设计可以公开地被取得,任何人都可以研究、修改、散布、制造和销售其设计,或基于此设计的硬件。此硬件如何被设计的方式(the hardware’s source)可以采适合的形式来被取得,以对它做出修改。

理想上,开源硬件使用容易取得的零件和材料、标准制程、开放架构、不受限制的内容,和开源的设计工具,让每个人都能尽其所能的制造及使用这个硬件。开源硬件让人们能自由控制技术,并透过开放性的交流这些设计来分享知识,并激励商业模式的成形。”(数据源)

开放平台Thingiverse是最大资源

事实上,MakerBot所经营的3D设计网站平台Thingiverse,即充分展现了上述的精神。该公司在此平台上公开了自己产品的信息,并鼓励用户及玩家在此分享自己的3D设计成果,及提出打印机的使用心得。透过这个平台,MakerBot汇聚了广大的3D打印社群,让玩家在动手组装打印机后,还有许许多多的3D对象可以打印。同时,MakerBot也能得到宝贵的产品改善建议,让他们有机会做出更好的新产品。

从平台、社群到产品开发,形成了正向的企业经营成长模式,而这也形塑了今后企业立足市场的成功关键。然而,MakerBot就这样关起了开放的大门,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对于MakerBot来说,TangiBot这类的威胁或许还不大,他们最怕的,应该是来自2D打印大厂,如HP、Epson的竞争。毕竟,他们拥有品牌、强大的研发能力、掌握关键技术和广大的通路,一出手,恐怕就挤掉MakerBot的生存空间。

认清开放硬件优势核心

但若为了回避竞争而采锁国政策,反而更是落入传统的商业战;失去了开放硬件的优势,MakerBot出局的速度恐怕只会更快。

开放硬件的核心优势,说穿了,就是这群愿意开放的社群朋友。他们让技术可以不断进步、问题可以快速解决,其无穷的创意也让应用空间可以不断扩大。IBM在20年前即以看到这个大势,借社群之力将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大;Google假Android而站上行动平台大哥的位置,也是同样的成功模式。

相较于开放软件,开放硬件的资历仍算短浅,MakerBot的信心不足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硬件的复制不像软件,是需要生产成本和通路配合才行的通。这个环节要打通,台湾正好可以补这个位置,正可谓鱼帮水、水帮鱼,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由 CTIMES 同意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ctimes.com.tw/DispCols/cn/%E5%BC%80%E6%94%BE%E7%A1%AC%E4%BB%B6/MakerBot/1303041854ZQ.shtmll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