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基于Multisim10和Matlab7.0的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基于Multisim10和Matlab7.0的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作者:时间:2013-04-24来源:网络收藏

调整R2接入的阻值和C1接入的电容,观察瓦特表XWM2的示数到最大,电容C1和电阻R2值,此时C1和R2各接入50%。C1=159.30 μF,R2=5Ω。XWM2的示数如图7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5832.htm

d.JPG


可见Multisim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式的仿真环境,但不能得到R2和C1端电压的波形函数,以及电压相位差;在调节R2和C1的过程中,其接入值也并非连续变化,而是以每次最小变化的离散值进行调整的,在解决(2)、(3)问题时,找R2、C1参数的过程繁琐,而且不能确定最终的接入值是精确的。使用Matlab进行编程,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2).0的仿真。根据正弦方法设计算法,编写Matlab程序代码,计算并显示结果。先将电路给出的各个参数表示成复数域下的形势,对于问题(1),求解出R2和C1上的电压相量后,用abs函数和anglg函数分别显示出电源电压、R2和C1上电压的幅值和初相角,并调用compass函数绘制出这3个电压量的极坐标图;问题(2)则应用电路功率因数为1时,电路呈现纯电阻电路的特点,解出C1的值;对于问题(3),不直接采用最大功率传输定律的方法,而是运用数学解析方法,将负载的功率P表示成C1和R2的函数,调用Matlab的diff函数和solve函数,求解方程组
k.JPG
找到P的极大值以及此时对应的C1和R2,解析法的求解结果可与应用最大功率传输定律所得结果进行比对,验证该定律的正确性。为直观看出C1和R2变化时功率P的变化情况,将C1和R2用向量矩阵表示如其变化范围、精度后,调用mesh函数,绘制出以C1和R2为自变量时因变量P的三维图像。
程序运行后,显示了所求结果的精确值。对于问题(1),根据UR2和UC1的幅值、相位的具体值可以得到其具体的波形函数UR2=61.60cos(200πt/s-0.06π),UC1=127.92cos(200πt/s-0.56π),UR2超前UC1π/2,图8给出了Us、UR2、UC1在极坐标系下的幅值相位关系图。此时的电路功率因数λ~0.98,有功功率P=1.07×103W,无功功率Q=199.63 W;问题(2)可得到电路功率因数λ=1时,C1=159.31 μF;图10为R2和C1参数改变时,负载功率P变化的三维图像,峰值处对应图对应P最大时的C1和R2的参数,此时C1=159.31μF,R2=5 Ω。带入后验证ZC1+ ZLt=0,R2=R1成立。解析结果证明了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e.JPG


Matlab的编程过程良好地体现了解题思路,其数据、图像处理能力使得大量的效据能够整体地、直观地体现出来。但此过程如果脱离Multisim的仿真,不看电路操作,只去看编程代码和计算结果,理解起来会晦涩生硬。将两种仿真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方可得到最佳的仿真效果。
(3)结合式仿真。将Multisim和Matlab的仿真结合,从过程上看,Multisim体现了电路搭建和实验操作过程,Matlab体现了算法过程,将虚拟的实践和理论计算结合起来;从结果上看,针对问题(1),Multisim得到了UR2和UC1的波形图如图5所示,相应的Matlab仿真得到了UR2和UC1的波函数和相位如图8所示实现了数与形的结合,针对问题(3),Matlab得到的C1和R2的结果如图9所示,又可以为Multisim的仿真操作提供指导,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

f.JPG



3 结束语
提出—种Multisim和Matlab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路仿真,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使仿真效果达到最佳。所提供的仿真方法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判断电路故障、评估产品效果宜偏重于Multisim仿真;要求得到精确的电路参数、需要处理大量的电路计算时宜偏重于Matlab仿真,使用者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和软件的特点灵活地选择使用。

DIY机械键盘相关社区:机械键盘DIY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