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RFID定位方案中的Wi-Fi运用

RFID定位方案中的Wi-Fi运用

作者:时间:2012-05-03来源:网络收藏

基于信号强度的算法是用一个位置已知的参考标签与待终端的标签接收同一个AP接入点的信号。参考标签所测得的位置与该点已知值进行比较后,获得读写器的定位数据的校正值,然后及时将此校正值发送给待定位的标签,修正标签所测得的实时位置信息S,并将此信息上传给读写器。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只有一个读写器工作,其余的读写器处于休眠状态,当一个读写器完成位置信息采集后,再由其他读写器完成同样的过程,这种定位方式下至少需要进行3次位置信息的采集。假设信号强度公式与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距离有关,则简单信号传播模型可用式(1)表示:

P(r )= (P )-10alog(r/0r)(1)

式中, P(r)为标签接收到的信号功率; r为标签与读写器的距离; r0 为相对于读卡器的参考距离; P(r)0 为该参考点的信号功率, 参数a 为路径损耗随着距离r 的增加而增加的速率。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该模型计算出的某个位置信号强度往往被估计得过高,实用性不大,比较实用的信号强度模型在文献[6~7]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采用到达时间差(TDOA)算法是通过测量不同读卡器接收到同一标签的定位信号的时间差,并由此计算出标签到不同读写器的距离差。标签到任何两个读写器的距离差D为定值,标签必定位于两个读写器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当同时有N个读写器参与测距时(N≥3),由多个双曲线之间的交汇区域就是对标签位置的估计。TDOA只是测量各读写器接收到的同一标签定位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参加定位的各个读写器在时间上不要求严格同步。假定测量第i 个读写器和第j个读写器的到达时间分别为 TAi 和TAj ,那么信号到达第i 个和第j 个读写器的时间差就是 TAji = TAi -TAj , 它们的距离差Rji = C*TAji .则标签坐标与读写器坐标存在如下关系:

解上述方程组, 利用基于信号强度定位算法算出的坐标值及一些先验知识(如室内半径)从其两个解中分辨出终端的具体位置。

2 . 2 基于位置距离和角度的定位

文献[5]中,P.Munishwar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的机器人定位,我们在此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以系统中的终端定位。该方案与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方案的不同在于引入了方向角的计算,通过距离和角度信息来实现Wi-Fi终端的定位。在Wi-Fi系统中需要设置了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来跟踪待定位终端的运动,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查询,并返回自上次查询之后终端的运动距离和角度信息。

内置在Wi-Fi终端内的标签允许待定位终端确定它的绝对位置(x,y),而位置的不确定性等于读写器的最大标签感知半径。

系统定期运行算法一次(比如50ms),来获取和处理传感器和RFID读写器的数据。

通过RFID技术定期的重新校准终端位置和角度数据,每次定位算法运行时,它读取传感器两次查询之后的距离和角度差值变化,并把变化值分别累加到已知的位置和角度上,并且复位传感器。传感器可以从标签两次测量的坐标(x1,y1)、(x2,y2)来判断它的运动方向,即:

如果终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那么△θRFID等于0,最后根据终端的位置和角度信息, 我们就可以对终端进行定位。图3 给出了该定位算法的结构化图示。

图3 基于终端位置和角度的定位算法框图

3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Wi-Fi的RFID定位系统的定位解决方案,主要对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方案以及基于距离和方向角的定位方案,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定位算法都可以达到精度为1 米左右的定位误差,可以满足室内定位的精度需求,并且鉴于RFID设备在软硬件成本上的优势,RFID定位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实用潜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运用 Wi-Fi 方案 定位 RFI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