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基于嵌入式运动控制器的缠绕机控制系统

基于嵌入式运动控制器的缠绕机控制系统

作者:时间:2009-04-07来源:网络收藏

软件设计
上位机程序采用 Mi c r o s o f t 公司的V C+ + 6 . 0 Wi n d o w s 2 0 0 0平台开发, 完成工艺文件设置和管理、 远程监控和机床运行状态显示等功能。工控机和 MC 2 0 6通过串口 MO D B U S协议完成工艺参数下载和机床状态参数上传显示。
  通讯采用主从方式的查询机制, 系统将工控机设为主站, M C 2 0 6设为从站, 只有主站发出查询时, 从站才能给出响应, 从站不能主动发送数据。工作时工人选定待管件型号并将工艺文件下载后, 进入缠绕加工状态, 此时所有和逻辑控制由完成, 从站仅响应主站的查询并上传状态数据。即使工控机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故障或死机, 也不会影响当前管道的缠绕加工。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的实时性。
  控制程序采用 T r i o B A S I C多任务语言编制。通过运行在 P C机上的 Mo t i o n P e r f e c t 软件将编制好的控制程序下载到 MC 2 0 6内即可脱机运行。T r i o B A S I C语言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变量: 命名变量、 V R( ) 变量和 T A B L E区变量。命名变量是局部变量, 仅在定义它的任务内有效。
  变量是可被多个任务共享的全局变量, 它可用于任务间通讯; T A B L E 区通常是用于存储 C A M/指令曲线的存储区, 本程序用于存储缠绕管道型号的工艺文件。运行的用户程序被称为线程或任务。
  对于复杂的多任务程序应为线程分配优先级,缺省的伺服周期是 l m s , 该周期在内部被分成三个时间片, 每个时间片为 1 / 3 m s , 它们在内部分别被用来处理伺服功能, 通讯和通常的“ h o u s e k e e ―‘ 任务。在每个时间片内剩余的时间被用于运行用户程序。M C 2 0 6最多可运行 7个用户线程, 每个线程用从 l 到 7的数字标号, 最高标号的线程( 线  程7和 6 ) 被分配固定的时间片, 它们被称为” 快速任务“ , 主要用于有以下要求的任务: 要在每个伺服周期都要进行处理的任务; 具有大量的运算和处理的任务; 任务启动后程序执行速度不能改变的任务。 5 g - 线程被称为” 慢速任务“ , 它们具有共同的优先级, 程序执行速度会随任务的增加而降低。用户可以使用指令启动任务使其按指定的优先级运行。
  在上位机软件 Mo t i o n P e r f e c t 中打开一个” T e r m i n a l “窗口可以设置一个” C o m m a n d L i n e “ 端 口, 它始终使用” 0 “ 号任务, 用于从上位机输入指令并立即运行 。该控制软件中共建立了四个任务, 其中任务 7用于电机运动控制和机床逻辑控制, 任务 6用于管理机床与缠绕相关的 I / O信号和主轴转速控制, 任务 2 完成串口通讯功能, 任务 1 实现输胶控制。控制程序的任务功能和执行时间分配如图 2 所示。其中任务 7和 6的优先级最高, 每个伺服周期( 1 I n s ) 都分配时间片, 任务 1 , 2和/ L ) 优先级相同, 在每个伺服周期轮流为其分配时间片。缠绕程序任务功能和执行时间的分配如图2 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2549.htm

加工控制工作状态分为手动、 半 自动和自动三种状态。手动状态用于单独控制芯模和小车的运动。半自动状态下芯模和小车协调运动进行环向缠绕, 缠绕的长度由工人控制。自动工作状态下可按工艺文件设定参数实现环向和螺旋 自动缠绕。此外控制程序还具有零点校正、 自动零点、 断点缠绕和缠绕过程人工干预等功能。
结束语
该缠绕机数控系统结合了工业 P C机和运动的优点, 充分利用了 T R I O运动的电子齿轮功能。系统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自动缠绕, 并具有系统运行状态显示、 远程通讯、 故障诊断与报警和反向间隙补偿等功能。该缠绕机纱片宽度在 8 0 ~2 2 0 m m之间任意调节, 可满足不同管径管道的缠绕要求。最高出纱速度可达 Mm / m i n , 芯模转角分辨率为 0 . 0 1 8 。 小车轨迹控制误差小于0 毫米, 整机响应速度快, 性能稳定, 操作简单。该系统已经应用于大庆竹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实践证明该系统对提高玻璃钢管缠绕成型工艺的技术水平、 自动化程度和管道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缩短了管道的开发周期, 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