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无线充电启航:摆脱线缆束缚成公众需求

无线充电启航:摆脱线缆束缚成公众需求

作者:时间:2010-09-13来源:cnBeta收藏

  “尽管各种技术的历史悠久,但我们现在才开真正了解解决方案的市场潜力。”市场研究公司In-Stat公司首席技术战略专家吉姆•麦格雷戈表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2589.htm

  根据In-Stat发布的报告,到2014年,用于移动设备的市场收入将高达43亿美元。

  应用难题

  与之相比,国内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事手机无线充电产品的大小公司已不在少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页面,输入“无线 充电”字样,各种专利认证达63个之多,其中大多与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相关。

  在很多公司的宣传页面上,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山寨版的“线圈灯泡”实验,以证实其无线充电技术所言非虚。

  “不是说两个线圈一弄,灯泡亮了,就是无线充电。”深圳市有限公司无线充电项目技术负责人薛金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基本原理大家都知道,但能否真正安全和高效地应用到手机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具体到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如何保证电磁波只辐射到手机接收部分,不会影响到人体健康,或干扰其他设备;二是让电磁辐射在错误使用情况下不至于损坏电池和充电器,比如识别无线充电器上的异物,防止锂电池过热导致的变形或爆炸的危险等。

  “这些都要通过大量的软硬件工作来实现。”薛金海表示,“在传输效率方面,号称能达到90%以上的不大可信。有线充电的效率大概也就是87%左右,对于无线充电来说,外壳的厚度也会影响到充电效率。在5mm厚度情况下,传输效率最高能达到70%。”

  7月23日,WPC历时18个月,推出首个无线充电标准Qi,用于手机和数码相机等不超过5瓦的低功率设备。针对市场上主要采取的电磁感应技术,Qi标准在“界面规范、测试程序、最低性能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不过WPC也承认,在市场发展上仍需分阶段逐步过渡,尚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不确定的未来

  “我觉得中国无线充电市场还没有形成,实际的接受程度怎么样还值得探讨。”薛金海说。

  无线充电技术此前多应用在专业领域,需要保证产品密闭性的地方,如水下设备、体内医疗装置等。但面对庞大的消费级设备市场,这项处于起步阶段的技术,能否说服人们“摆脱最后一根线缆”,还是未知数。

  据悉,WPC将在10月启动中等功率(不超过120瓦)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以求将Qi继续拓展到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更多领域。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